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 第九十二章 好大一个球
    杨华腹诽之际,作为实力最弱的周王室代表,苌弘心里却是犹豫不决。
    由于魏国政治图谋,这一届的星官大会无疑是他参会以来遇到的水准最高的一届,以往他为了替周王室争些颜面,总是引经据典、高谈阔论,虽然不能改变诸侯不朝的局面,多少却为他自己争得了不少名望。
    可这一次很多星官都不再藏私,他才发现自己在此道根本算不得什么。
    不要说石申、甘德和邹衍这三巨头了,就连尹皋、摆灶、子韦那看似平淡无奇的发言,也无不显示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都有着自己独到的创新励进。
    说起来,苌弘也有自己的创新,可那根本不敢摆到台面上说,不论周王室复兴或是衰亡,那件事都只会被埋藏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当然,他也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望远镜。
    应该说,在座的星官里,单论观测成果,无人能够与他相比。如果他将这段时间的成果合盘托出,其光彩绝对不会比石申、甘德差上分毫。
    难就难在此前已经答应了杨华,不将望远镜的秘密泄漏,那么这些成果如何得来,便难以自圆其说了。
    内心挣扎良久,苌弘实在不愿意像尸佼那样应付了事,又不能像以往那样展示自己的“背书”能力,只好做了一个折中的决定。“这几年吾常观太阴,略有心得,愿与诸位分享。”
    杨华此时的心态却又发生了变化,之前他对星官大会并不抱多大希望。毕竟相隔着两千多年,随便找个接受了义务教育的人出来,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也不会比古人差多少。
    他这次只不过想借着星官大会的由头,亲自来到安邑这个强国之都探听确实的消息,以便好全面地了解这个时代。
    毕竟在吕不韦音讯全无之下,他根本不希望苌弘把由望远镜得到的成果展示出来,以免增加不可测的后果。
    可一众星官的高水平展示让他改变了主意,以这个时代的条件来说,这些人几乎已经做到了极致。他现在不仅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甚至心里还打定主意,要找机会让每个星官都获得望远镜这一天文利器。
    如此,苌弘展示出独到的天文见解便成为一个良好的契机,让他可以有机会让本就星光熠熠的星官界大放光彩,一举绕过历史上走过的无数歧路。
    苌弘也不愧为渊博大家,酿好腹稿之后侃侃而谈:“《周髀》有言,天地相距八万里。此数虽虚不能作实,尝以此数为准,测出太阴之大,其径概四千里。若距大之,则太阴更巨。”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不论是盖天说的七间六衡还是浑天说的天球裹黄,基本还是认同易经中“日月丽乎天”的说法,也就是日月星辰都悬在天空,天体圆如弹丸。
    限于条件,并没有多少人思索过这些“弹丸”会有多大,所以当苌弘抛出太阴竟然是一个直径四千里的“弹丸”的时候,根本没有人能够接受。
    而且这还是假设天地只相距八万里的情况下,其语意中不难看出,太阴甚至还要更大。
    “苌大夫,何出此言?”石申言语艰涩,若不是深知苌弘为人,作为主办方,他恐怕要把这胡言乱语之人逐出星官大会这个神圣之地。
    “四千里,太阴之上竟能放下几个齐国?”甘德也是一脸不可思议:“苌大夫可有依据?”
    也难怪众人不信,连疆域最大的楚国也不过吹嘘自己方圆五千里,齐国也要在吞并鲁、宋之后才敢号称方圆两千里。如果太阴这个“弹丸”直径就有四千里,那么其实际面积相比于认知中那个以华夏大地为主的“天下”也差不了多少了。
    苌弘显然早有准备,波澜不惊:“此前路过周地渑池,偶得之。”这个时候了,他还不忘讥讽一下侵吞周室领地的韩国。摆灶欲言又止,只是冷哼了一声,同座的其他韩国人也是一脸不屑。
    “渑池城方一里,吾立于二十里外山丘观之,亦不过与太阴相若。”苌弘连看也不看韩人,继续畅言:“以此类推,天地相距八万里,太阴实际大小岂不四千倍于渑池。”
    连杨华都没有想到苌弘竟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此前他曾多次和苌弘探讨过太阴的话题,不过他都极为谨慎,并没有透露太多,更没有明确计算过其大小、距离。说不定还真如苌弘所说,是路过渑池时偶然得到的。以他看来,苌弘这个方法当然存在着极大的问题,误差之大简直不能直视,但从道理上来说却并非完全说不通。
    众人虽然皆有不服,却无力反驳,楚国那名叫平的少年甚至手舞足蹈,连连惊呼:“还可以这样?我怎么没想呢,哎呀呀,有趣有趣!”
    不待众人消化完毕,苌弘再度语出惊人:“太阴不仅极大,更不平滑。环山林立,高低相形,山谷交叠,绝无生气。”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坐在赵国席位上一直心不在焉的赵胜却腾然而起,丝毫不顾礼仪地指着苌弘:“你,你怎么知道的!”顿了顿,这才想到自己的失礼,转而一揖及地:“在下无状,还请苌大夫原谅。”
    赵胜的失态引得满座疑云,甚至还要盖过苌弘惊人之言。
    虽然年纪不大,可这两年赵胜频频代表赵国出使列国,周旋于诸侯权贵之间,不论其礼贤下士之风,还是完全与年龄不相符的老成稳重之性,甚至是举手投足之间的贵族风范已广获好评,风头之盛甚至还要盖过其兄。
    来参加星官大会的无一不是聪明人,见苌弘一言引起赵胜失态如斯,表情顿时复杂起来,无不浮想联翩。只有杨华心知肚明,作为国君最宠爱的公子,赵胜当然有机会接触到吕不韦卖给赵国的望远镜,只要他用望远镜观察过一次月亮,便不会不对苌弘的话生出反应。
    以渑池大小推论太阴大小从道理上并不是说不通,但要看到太阴之上分布着大量环形山,还有高原和低地、高山和深谷存在,那绝不是靠猜测或肉眼能够得到的。
    苌弘也极为敏感,一见赵胜这反应便禁不住回头看向杨华。
    他心里非常清楚,赵胜问的并不是“你通过什么方法途径知道的?”,而是“你居然知道!”。再加上杨华之前苦口婆心劝说他不要携带望远镜及以之获得的成果赴会,他哪里会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看到苌弘的反应,杨华心里暗自叫糟,偷偷一瞄,果不其然,赵胜虽然微笑着向他遥遥一礼,但极是复杂的眼神已经牢牢地锁在了他身上。
    为什么这些人都这么精明呢?
    虽然不知道详情,但苌弘也大致猜出了其间的关联,并不追问,转而继续自己的太阴之论。赵胜自没有再追问,其他人当然也心照不宣地将这个小插曲选择性的无视。
    除了太阴的大小和地形,由于有着丰厚的天文学积累,本身又精通六艺,再加上杨华偶尔提点几句,苌弘对太阴的研究可以说远远地走在了时代之前。
    通过观察,苌弘已经可以肯定太阴本身并不会发光,随即联想到太阴的光亮来源于太阳,并进一步提出月食、日食的设想。这些问题他并没有研究透彻,但仅是初步的结论就足以引起一众星官的震惊和思索了。
    此时的赵胜已不再直盯着杨华,由于对天文历法并不感兴趣,他又回复之前静静呆坐的模样,不过闪动的眼神却显示出其内心的不平静。
    既然已经无可挽回,杨华反而放开了,一边听着苌弘讲述一边观察众人的反应。
    出于心境的变化,他是乐于看到苌弘将近段时间的成果公之于众的。这些成果对于他来说不值一提,只是基础得不能再基础的东西,但以此为契机,却足以撬动整个天文学的发展,助其往正确的方向前进。
    通过日食和月食真相的研究,大地是球形的概念自然显现。
    确立大地是球形之后,借助太阳照射的角度变化,即使仅靠《周髀算经》,地球的大小、地日、地月距离、月球大小等等诸多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而日月地三者系统的探索之下,日心说和星系概念便不难得出,由此而引发的骨牌效应简直不可想像。
    没有什么比这能够更简单、轻松地影响整个文明发展了,而让华夏文明少走一些弯路甚至回头路,正是杨华内心最想做的事之一。
    之前石申、甘德、邹衍的成果,星官们多少还能明了其原理并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验证,可苌弘的太阴论几乎就是突破型的创新了。石申之流倒还听得若有所思,稍差一点的尹皋等人就已经跟不上节奏了,而靠着身份权势参会的那些爱好者就完全懵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99.cc。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