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百家齐鸣之周统战国 > 第九十八章 迷一般的星官信物
    由于这一次各国都不再藏拙,又有甘德和石申精心制订的历法基础,星官大会的最后一项内容极是顺利,很快便统合了各国历法并敲定了未来五年的节气。
    别看各国都不愿意直接采用别国的历法,可在相互修订佐证的时候却相当谦虚谨慎,一旦被指出错误,无不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更欣然接受。
    在这一环节里,政治因素被完全剔除了,如果谁胆敢误导他国使用错误的历法,必然会遭到整个星官界的不齿和排挤。
    由于邹衍在燕国的新发现,各国星官也开始注意到节气并非完全一致这一现象,魏赵韩秦四国差别倒不大,齐国却开始考虑到由于靠海所带来的影响,吴国则向同样靠海的齐国和同处淮水以南的楚国借鉴,燕国就完全根据邹衍的新成果确定自己的历法。
    这或许是星官大会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没有再强制要求所有国家统一采用相同的二十四节气日期,而是根据各国实际而有所差异。
    完全参与全过程的杨华此时终于有了一些归宿感,这个时代的星官,不仅没有传言中那么神乎玄乎,反而更像一群严谨求真的科研人员。
    某一段时间他甚至有了一种错觉,这一年来的经历似乎只是一种错觉,他已经考上了自己中意的大学,然后顺利进入一个科研机构,此时正在参加单位的年度科研大会。
    他甚至没有主题发言的资格,只是在旁聆听的新人,正在充分吸收着各位前辈的研究成果。
    不知过了多久,当一切敲定之后,在石申的示意下,各国开始“清场”。
    前两天的大会除了周王室这边只有苌弘师徒外,其他各国都派出了数量众多的参会者。商定历法更是倍受关注的重中之中,所以除了前两日的人之外,各国又有不少主管农业方面的官吏前来参会旁听,整个大殿里挤下了数百人。
    一道清越的钟鸣在殿内响起之后,各国的“无关人员”开始有序离场,不一会儿,每席都仅剩下两三人。杨华疑惑地环视殿内,无一例外,留下的都是各国执掌星官及其最器重的弟子或助手。
    这又是要搞什么?
    在苌弘的叹息声中,石申一脸肃然地抱出一个锦盒,先是高高地举起,然后缓步走到齐国席位上,郑重地递给邹衍。
    邹衍整了整衣冠,长身而起,向锦盒大礼一揖之后才接了过来。石申返回本席,邹衍则轻轻地将盒子放在几案,打开盖子,招手让自己的弟子上前观看,目光极是复杂。
    大约过了十分钟左右,邹衍盖上盒子,如石申那般,将锦盒交给下一席。相同的模式不断重演,杨华心中的疑云就更大了。
    似乎知道杨华的疑惑,苌弘转过头来轻声解释道:“为师倒忘了告诉你,盒子里装的是星官信物,本是我周室专属,如今却落入他们手中,由主办星官大会的诸侯国轮流保管。”
    星官信物?居然有这样一件东西?他心里本来已经把星官们当科研同道看待了,可此时看他们的表情,与一个宗教徒看到自己的教派圣物没什么分别。
    愈是这样,他心中的好奇就愈浓。
    杨华心痒难耐,急欲一睹这个让所有星官珍重无比的星官信物到底是什么东西。可惜周室敬陪末席,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个盒子在各国间缓慢传递。
    等待让时间变得异常难捱,本来各国观看的时间不过十分钟,只有当某国有像杨华这样的新人时才会停留得稍久一些,由星官稍作讲解。
    可在杨华眼里,时间似乎过了几个世纪一般漫长。所以当盒子终于传到周室的席位之时,不待苌弘招呼,杨华一个箭步就凑了上去,眼巴巴地看着苌弘也如其他人般缓缓打开盒盖。
    当这个神秘的星官信物终于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时,杨华呆住了。
    这特么是在玩儿我么!!
    此时他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他一直都在猜想到底会是什么样的东西令一众才学过人的星官将其当圣物一样看待,无数的答案都被他最终否定。可就算抓破脑袋,他也绝对想不到盒子里竟然是这样一件东西。
    盒子里躺着的,是一具六分仪。
    这可是开启大航海时代的钥匙,十八世纪的全球定位利器。即使在他那个时代,卫星定位已经将其取代,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仍然需要使用六分仪进行辅助判断方位。
    杨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东西他并不熟悉,甚至连具体怎么使用都没有了解过,只能拼命回想着脑海深处的那些模糊的记忆,辩认再三后才最终确定,这真的是一具六分仪。幸好现在他的脑子比较灵光,之前只是随便扫过的几张六分仪图片此刻竟愈加清晰。
    准确地说,这是一具残缺的六分仪,分度弧、指标臂、动镜、定镜和测微轮无不具备,残缺的部分便是望远镜和动镜、定镜上的镜片。
    整个六分仪的绝大部分零件都由纯铜浇铸,再由手工打磨制成,分度弧上的刻度甚至是用他所熟悉的阿拉伯数字表示。
    这个东西怎么可能出现在这里?
    杨华百思不得其解,莫非还有其他的穿越者存在?还有多少是路人甲、路人乙又或者是后土没告诉自己的?这个人现在还活着吗?他又在哪里?
    思绪百转千回间,他对苌弘的讲解充耳不闻,竟直接伸手将六分仪抓了起来,翻来覆去地研究起来。
    大殿里响起一阵惊呼之声。
    说起来,这件星官信物已经传承几百年了,只要活得够长,各大国执星官一般都有机会在私下里仔细观摩,甚至有的人还秘藏其仿制品以便在交出之后继续研究。
    可是像杨华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拿在手里翻看,却可以算得上是历届星官大会里绝无仅有的事。
    若要放在之前,杨华这种不敬的行为必然会遭到一番斥责,甚至会被星官界除名。可是经过昨夜的拜访之后,杨华是老聃弟子的消息不径而走。
    大家都知道传说中这个东西几百年来,没有一个星官能看明白是做什么的,可老聃是谁?是被誉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活着的图书馆”。从来不收弟子的老聃破例收下杨华,那么杨华能够认出这件东西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在最初的惊叹之后,各国星官无不满心期待地关注着杨华的“无礼”之举,希望能借此机会解开这个横亘在星官界数百年的疑问。
    自从周室东迁此物流出后,不知道多少代的星官为其绞尽了脑汁,其中更不乏一些天才横溢之人,可却无一人能够成功。所以除了留下众说纷纭的猜想之外,这具六分仪便逐渐成了星官界的一个符号性质的物件。
    默认的观摩时间已过,却没有一人出言提醒。
    此时的杨华跌坐在地上,眉头皱得都要拧出水来,右手拿着六分仪斜靠在腿上,左手虚空比划着,嘴里念念有词,却没人听得懂他在说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这怎么可能!”杨华心里狂叫。
    在刚才的翻看中,他竟然又在六分仪的手柄背面发现一件更令人惊讶的事,光滑的铜面上赫然刻着一个座标,。
    他苦苦思索自己关于地球的知识,得出的结果却让他更加难以置信。若是他的记忆没错的话,这个坐标标明的地点是在万里之外的北非。
    太多问题让他无法想通,一时间竟让他的大脑“宕机”了。
    到底是什么人在这个时代制作了一具六分仪?他又为什么留下一个远在北非的坐标?那个坐标点里到底藏着什么?在这个时代里,他是如何跨越这遥远的距离的……
    无数的问题纷至沓来,不知道过了多久,苌弘焦急的呼喊声才将他拉回到天官阁的大殿。“伯继,你到底怎么了?”
    杨华稍复清明,入目的便是苌弘那急切的眼神。
    自己怎么了?杨华摇头苦笑,他实在不知道如何向苌弘及众人解释,仓促间,他只好揉着脑袋呻吟:“头疼!”
    “你的失魂症又犯了?”苌弘此话一出,周围竟传来一阵失望的叹息。
    原来在杨华发呆这段时间,各国星官也坐不住了,纷纷离席过来围着杨华,想从他那模糊不清的呓语中捕获一丝有用的信息。
    原来只是犯病。众人大失所望,更深深自责自己修为不够,以至于做出离席围观的失仪之举。唯有唐昧看着杨华的眼神里意味深长,嘴角更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浅笑。
    “苌大夫的爱徒如果无恙的话,该我们了。”唐昧面向苌弘,眼睛却斜向杨华。
    苌弘略表歉意,从杨华那里拿过六分仪放回盒内,递到唐昧面前。见杨华仍然目光闪烁的坐在那里,唐昧稍一迟疑便接过盒子回席。
    这个小插曲似乎已被众人遗忘,锦盒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石申手中,再由其交给下一届举办国韩国,星官大会终告结束。
    -----
    今天下推荐了,本想恢复一更,但被某书友的等待感动,再更一章吧。明天起继续每日一更,上架后再看情况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99.cc。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