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 第99章 太子
    第99章太子
    “好好好!墨林此法大妙,就按你说的办!”
    道理其实并不难想通,听完一席话,朱棣只是稍稍思考,便已经明白了过来。他的脸上一扫之前的凝重,显露出高兴的神色,甚至亲切地称呼起了严铿的表字。
    “只是臣拾人牙慧之见,世子殿下也是想到了的。归根结底,还是陛下的想法妙绝,如此一来,诸藩定当束手就擒,臣之愚见只是锦上添花而已。”严铿却是不贪功,谦逊地说道。
    听着严铿的话语,再看着他毕恭毕敬的神色,朱棣是越来越喜欢。他沉思片刻,说道:
    “墨林,今日你可是帮了大忙,朕可得好好赏赐你不可。”
    “你的食禄,朕记得是三千石?今日朕便为你加一千石,再赏丝绸、白金诸物。”
    “臣,谢陛下隆恩!”严铿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欣喜的神色,他倒是不缺这点钱,但是这些都是陛下圣宠的证明,陈国公一脉的恩宠在此时到达了极致。
    朱棣摆了摆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严铿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后便离开了皇帝的书房。
    待御书房的大门关上,朱棣脸上的欣赏之色更浓。
    有才华却不骄纵,依然谦恭有礼,这是皇帝所喜欢的。
    回想起严铿的种种,他不由地发出了感慨:
    “没想到墨林不仅能战善战,在政务上,他也是一把好手,不愧是靖平王的子嗣,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朕有这样的人辅佐,何愁天下不定,盛世不成!”
    朱高炽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接上了话:“陈国公年岁不长便有如此功勋,颇有其父之风,当为朝廷柱石。”
    朱棣闻言却是笑了:
    “朕可听说,他和你的好弟弟走得很近啊,你怎么还这般夸奖他?”
    话语之间虽是充满了笑意,但是朱高炽只感觉一阵寒风刮过身体,说不出的刺骨冰寒。
    他仿佛看见座位上坐着的不是那个威严的中年人,而是一条盘踞起来的真龙,用那双金黄色的眸子,冷冷地注视着他。那大嘴微微张开,露出锋利的牙齿。
    意图拉拢大臣?还是武勋?
    他的内心微微颤抖,赶忙跪倒在地:
    “儿臣绝无他意,只是见陈国公才华过人,才有此一说,任命与否,自是看父皇的决定,儿臣决不敢多言。”
    朱棣的笑容依旧,他摆了摆手让朱高炽起来:
    “朕只不过是随便问问,瞧你吓得那样儿……不过墨林虽然有才华,但是功劳已经足够,再这样下去,怕是封无可封……倒还是让他消停些好。”
    虽然他确实很喜欢,也很欣赏严铿,但是他毕竟是皇帝,有些东西,还是要考虑一番的。
    正好张玉他们几个,一直被严铿这个小辈压在下面,是时候也该让他们立些功勋,彰显一番能力。
    他倒是可以留下,辅佐自己的儿子。不过要先压上一压,严铿的功劳已经很大,虽然他为人低调,但是也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需知“王莽谦恭未篡时”。
    等到自己的儿子即位,再重新启用,却是正合适。
    但是是哪个儿子……朱棣的眼光闪烁了一下。
    朱高炽是长子,之前也已经被立为了世子,并且在自己南征北战的时候镇守北平之地,把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按照道理讲,他是最适合作为太子的。
    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其实依然还是偏向于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朱高煦不仅长得英俊潇洒,其能征惯战的样子,更有朱棣年轻时的风姿,十分受朱棣的宠爱。
    这也是为什么,虽然朱棣登基已经快一年,但是朱高炽却依然是世子。
    是的,朱高炽还只是世子。一般皇帝登基的时候,只要有子嗣,就会在告祭天地,宣布登基之后,同时立下皇后和太子,当年的朱元璋就是这么干的。
    但是朱棣就不一样了,他立了徐氏为皇后,但是对太子的事情却绝口未提。
    这就导致朱高炽很是尴尬——明明自己是世子,摆明了应当是继承人,但是却没有成为太子,朱棣几乎已经是明着不待见他了。
    这也给了其余的人觊觎的机会,其中最活跃的,无疑是他的二儿子朱高煦。
    虽然没有了历史上那句“勉之,世子多疾”,但是皇帝的宠爱那是肉眼可见的,这也使得他愈发的骄纵,而对于朱高炽这个自己登临大位路上最大的阻碍,他也是各种不顺眼,两人的冲突几乎已经明面化了。
    而朱棣,也在二者之间徘徊,犹豫。
    立嫡立长立贤立爱,立爱是排在最后面的。要说贤,虽然朱高煦打仗很猛,但是朱高炽治国却更胜一筹,两人勉强对等,而朱高炽,是长子。
    朱棣登基的名正言顺,也是在于,他当时已经是嫡长子了,他也不想自己坏这个规矩。
    “唉。”他深深叹了一口气,决定参考一下诸位大臣的建议,再做出最后的决定。
    现在首先要解决的是藩王问题。要知道这些个兄弟跟着他苦哈哈造反,可就等着这个时候呢。
    次日,便有一道旨意,从宫中发出。
    诏令,建辽王藩国于襄阳、谷王藩国于长沙、宁王藩国于南昌、肃王藩国于蕲州、庆王藩国于常德、鲁王藩国于荆州、代王藩国于饶州。
    这个分封方法,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大多数王,对于自己的封地还是满意的,比如辽王的襄阳,谷王的长沙,都是大城,好地方。
    只有两个王不满意。
    一个是肃王,他自认功劳不在辽王、谷王之下,但是蕲州虽然也是好地方,却还是比不过襄阳长沙,自是心里极度不满。
    一个是宁王。
    他的军队都给了朱棣,成为了永乐成事道路上极大的助力。朱权寻思着自己这多少也算是一功,朱棣当初拉他入伙的时候,也说过,“事成平分天下”,寻思着要个江南富饶之乡享受享受,应该不会被拒绝。
    但是朱棣就是拒绝了。你丫还想要江南,劳资的儿子都舍不得封在这里,给你?
    朱棣让他滚去南昌。
    宁王自是大为不爽。
    可是永乐皇帝大势已成,他们也无力进行反抗,最后也只能默默启程就藩。
    但是,心里的不满,却并没有消散,并在一代代地延续。
    感谢“无心懒人”的打赏!十分感谢!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dsrmyy.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zdsrm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