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贯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 第151章 大王叶宗留,严峻南下
    第151章大王叶宗留,严峻南下
    严家悲痛地办完了严铿的葬礼,他下葬的当天,别说宁波府的知府,就连远在杭州的三司的三位最高长官,都跑来参加。
    虽然严铿死了,但是严家可没有衰败,别的不说,单就一个入阁的严峻,就值得他们来烧香。
    然而他们来的时候轻车快马,去的时候,却由附近卫所的士兵进行护送才敢启程。
    谁都没有想到,就在严铿去世的同月,江南出现了自元末之后最大的乱局。
    起因,是朝廷缺钱了。
    正统一朝天灾频发,之前二年的时候,便有过陕西旱灾,两京畿及中原地区大水的情况,之后便一直没有停过。
    正统四年,直隶、陕西、河南、山西大旱。
    五年,江浙水灾,一直给天下输血的江南反而成为了需要反哺的对象,“振浙江饥”,“免苏、松、常、镇、嘉、湖税粮”。
    六年,湖广饥荒,同时直隶蝗灾,陕西旱灾。
    七年,陕、晋、豫、鲁四省饥荒,产生流民数十万之多。
    九年,湖广、贵州、河南、陕西再次饥荒。
    明朝仿佛受到了诅咒,终明一朝,天灾不断,正统年只是整个大明的一个写照。
    而每一次大灾之后就是饥荒与流民。
    之前严铿在的时候还好,他派下能干的官员,理清责任,迅速派发救济粮,并且安抚百姓、安置流民,使得虽然流民有数十万之巨,然而却没有出现明末那样的乱局。
    但是这样做也是有代价的,国库亏空并不是开玩笑,虽然严铿整肃吏治,鼓励生产,但是你再多钱也经不住这么耗啊,等到九年再次饥荒的时候,朱祁镇打算学着恩师赈灾,一下令,户部官员把府库一打开——
    一丁点银子也没有了,皇帝的内帑也基本耗尽。
    没办法,想辙增加收入呗。
    朱祁镇把目光放到了矿上,这是下西洋停止之后,内帑的主要来源。
    这个矿,主要指的是银矿,那个时候除了朝廷掌握的几个官营矿之外,民间还有许多私矿。
    正统九年十月,朝廷正式下令收民间私矿为官有,私自开矿者死刑,家属流放,“如有不服追究者,即调军剿捕”,是相当的严厉了。
    矿,自汉武帝盐铁官营之后,历朝历代基本就把这些东西收归国用,由朝廷来开发。
    不过也不是说所有矿都不允许民间自主开发,比如说煤矿之类的,就是允许的,严家手头上就有两个,但是银矿,按照道理讲,是必须朝廷垄断的。
    问题就在于,在朱祁镇正式下令之前,明朝对这个还真没怎么管,虽然朱元璋禁止这样的行为,但是洪武嘛,懂得都懂,后来只要你交税,私自开矿也不管你了。
    直到朱祁镇。
    对于私自开矿的严厉惩罚,也使得许多人走上了那条不归路。
    毕竟,反正都是死,还不如搏一搏!
    在浙江、江西、福建三省交界的仙霞岭、铜塘山一带,私开宝丰场、少亭坑诸银矿的叶宗留率领诸矿工正式起兵叛乱,并得到了许多矿工的投效!
    并且和其他矿工被迫起兵不同,仙霞岭一带本来就是官府明令禁止开矿的禁区,矿工们在此地利用险要地势,一面开矿一面对抗官府早已有两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叶宗留率领叛军杀福建参议竺渊,破明军千人,聚集矿工达数千之多,纵横于三省交界之处,连破数城,所向披靡!
    明朝数次调兵镇压,但是因为叶宗留一干人到处流窜居无定所,以至于徒劳无功!
    时间一直持续到正统十三年,整整三年多过去,明军依然几无斩获,而叶宗留是越打越强,他攻破数个官营矿场,聚众上万人,把东南三省这几个财税重地,搅得一团糟!
    本来就已经不宽裕的朝廷更加雪上加霜。
    唯一的好处是,由于严铿前些年的新政,所以农民普遍安居乐业,再加上救灾及时,流民也及时被安顿下来,没有被叶宗留裹挟以致成大祸。
    但即使是这样,明朝也已经有些受不了了,东南用兵数年,耗费钱粮无数,边关都已经开始欠饷了!
    并且在正统十二年的时候,叶宗留攻破政和,自立为“大王”!这已经是彻底地超出了明朝的容忍限度!
    必须彻底根除他们!
    朱祁镇举目四顾,选定了一个人——
    正是严峻!
    正好这个时候,他的三年守孝期也已经满了。
    可怜这位新任陈国公刚刚启程返回到京师,就被迫踏上了南下的道路。
    正统十三年五月,严峻以陈国公、内阁群辅及兵部尚书的身份,提督闽浙赣三省之兵,围剿叶宗留。
    严峻行动很迅速,他立刻回到宁波,并以此为大本营,召集三省的诸多将领。
    在这期间,他开始翻看明军与叛军交战的卷宗,以此来了解这支由矿工组成的部队。
    但是这份卷宗却是看得他直皱眉。
    叛军倒是没什么好说的,实际上就是流寇的一套,打了就跑,本身战斗力也就那样。
    真正的问题在于,明军将领的心不齐。
    南方卫所明军的战斗力此时已经下滑严重,但是好歹没有完全成为农民,战斗力至少比矿工强。
    真正屡剿不灭的原因,是明军将领们普遍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再加上他们到处跑也确实难剿,于是干脆把叛军赶出了自己所属的区域就不再管,以至于叛军到处流窜,人越打越多,战斗力越打越强,终至大祸。
    不过在这些人之中,他倒是还发现了一股清流。
    福建沙县曾经上报过一次大捷,叛军伏尸上千,狼狈北逃,从此不敢再入沙县一步。
    但是功劳簿上却只有一些知县什么的,没有那名统兵之将。
    严峻很清楚,这是被抢功了啊。
    在福建的将领抵达之后,他找来了沙县所属延平府的将官讯问。而面对陈国公,那人自然是不敢隐瞒的。
    “他叫什么?”
    “邓茂七。”
    一只雄鹰在历史的长河上扑扇翅膀,掀起了滔天的巨浪。
    铲平王邓茂七、大王叶宗留,这两个明朝中叶赫赫有名、一度颠覆东南的义军首领,在严凌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dsrmyy.com。笔趣阁手机版:https://m.zdsrm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