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堡宗别闹 > 第七百八十九章 名将,和大明的未来
    汪直咳嗽一声,“诸位,关于我大明军队今后如何继续强化,这些事虽然也是诸位分内事,但此时此地,是不是讨论此事有点本末倒置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破局,而不是在这里置疑陛下这几年再军事上的战略规划,陛下难道会不知全军火器化么,陛下选择优选扩军,自然有陛下的道理。”
    道理其实很简单。
    就是疆域太大,需要这么多兵力。
    一眼就看得出来的道理。
    至于全军火器化,那也需要陛下天子直辖的军事势力强大起来之后才会去操作,比如金戈集团军拥有最强的火器配置之后,比如坦克一二卫继续扩编,比如南海舰队继续扩编和东海舰队形成新时代战力——
    陛下肯定也要为皇权着想。
    杨一清也道:“此次右路战事战损较大,我等需上报京畿,诸位还是商讨一下罢。”
    谁来为右路的失利复杂。
    项忠刚开口说了一个老朽——被韩斌打断,“这是我的责任,不过当下战事进行中,我认为现在问责,恐怕有损军心士气,还请杨督军代为美言。”
    顿了一下,“待战事定下来,我定然亲去京畿请罪。”
    项忠和马文升对视一眼。
    其实右路的失利,韩斌虽然有责任但不大,真正的责任在他俩的指挥,没有早一点想到把蒸汽坦克的优势发挥最大化。
    没想到韩斌竟然把责任全部揽了去。
    这两位儒将对大明的武将多多少少多了些钦佩和尊敬了。
    杨一清叹了口气,没吱声。
    算是答应了。
    韩斌立即对杨一清抱拳行礼,表示感谢。
    杨一清摆摆手示意不用。
    韩斌又对汪直抱拳行礼,汪直犹豫了下,没吱声,也算是答应了,毕竟现在这个时候让韩斌为一场战事负责而导致换帅的话,确实影响巨大。
    这就是政治嘛。
    大家都心知肚明,现在韩斌出来揽责,一方面拉拢了马文升和项忠的人心,另一方面,这一场战事下来,只要后续改进战术,还是有机会在一年之内打穿朝鲜,而只要打穿了朝鲜,以韩斌的军功,势必要封侯甚至封公,那么今天这一次的责任,就微不足道了。
    所以杨一清和汪直都卖了韩斌一个面子。
    那么韩斌就要记住这份情。
    以后等他封侯封公了,在朝堂上必要时刻也会为杨一清和汪直说话——这就是政治利益交换,古往今来都存在的潜规则。
    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是个讲情的地方。
    韩斌放下手,看向众人,“这一次右路战事的失利,原因是多方多面的,也是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的现实,同时,这也说明了一个事:咱们现在的行军布阵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在敌军也有一支火器部队的情况下,我们这个兵力分配存在着巨大的缺陷。”
    那就是没办法有效扼制敌军的火器部队。
    …
    可金戈集团军只有五万人。
    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硬件上的不足,现在必须用战术来解决问题,否则今后的战事就是金戈集团军单方面的推进,而其他两路大军则要不断遭受失利。
    这根本打不穿朝鲜。
    都督幕僚中,原都察院佥都御史王恕忽然道:“要不把左右两路集中起来,形成最强的防御力量,然后金戈集团军作为一支奇军,直接杀向汉城,以擒贼擒王之姿态,逼迫李娎用那三万火器部队和金戈集团军一决雌雄?”
    兵部郎中刘大夏摇头,“此举不妥,金戈集团军只有五万人,纵然奇兵神速,可李娎完全有几乎离开汉城,让金戈集团军找不到对手,然后李娎就可以用三万火器部队消耗我们,等我们被打得不得不撤退,金戈集团军就成了孤悬之师,后果不堪设想。”
    韩斌也道:“没错,毕竟李娎现在麾下兵力有将近五十万,若是没有金戈集团军拱卫,我们的主力部队很可能遭遇惨败。”
    朝鲜的三万火器部队,躲着金戈集团军,以田忌赛马的方式来和大明作战,简直像牛皮廯一样,让人拿它没办法。
    现在这状况,不把朝鲜这三万火器部队打崩,就没法打穿朝鲜。
    同样作为幕僚的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卢飞象忽然道:“诸位是不是忘了,陛下派了登州水师游曳在朝鲜海域之中,我们是否可以请求登州水师从釜山登陆,对朝鲜大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从来到朝鲜就没怎么显示过存在感的朱仪缓缓的到:“登州水师不能登陆,再者水师士卒陆战的战力堪忧,此举不妥。”
    在远征朝鲜这一场战事中,朱仪知道韩斌是主角。
    君子有成人之美嘛。
    所以朱仪一直没怎么说话做事。
    毕竟也该韩斌扬眉吐气一次了。
    而且有一说一,朱仪虽然经历过诸多战事了,但他并不认为他的军事能力在韩斌之上,所以他这个副总兵官一直都很低调。
    再者,这一次战事还有一群主角,就是以梁青山、彭青山等人为首,从燕山军事大学出身的年轻武将,这会是以后大明的军中鼎柱,所以朱仪和寒冰、刘永福、马文升甚至王越,都很在意对这些人的培养、保护。
    所以朱仪只是偶尔会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
    朱仪继续道:“其实要破朝鲜这三万火器部队,不难,比如——”
    被韩斌拉住。
    朱仪看向韩斌,两位总兵官毕竟合作多日了,朱仪从韩斌的眼里看到了胸有成竹,又见韩斌在他耳畔轻声说了一句:“金戈三分。”
    朱仪便懂了,和自己想到一起去了!
    不愧是辽东之虎!
    朱仪能想到,是因为他年轻时候就跟着王越学习了火器的战法,所以结合这一场战事的具体情况,想到对策很正常。
    但韩斌从没接触过火器战法。
    竟然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战术。
    果然有名将之姿!
    于是朱仪缓缓看了一眼诸多的年轻武将,笑道:“接下来肯定还是只能依靠咱们的兵力,再调兵遣将上做出战术改变,不知道诸位年轻俊杰,可有什么想法?”
    说到这里的时候,朱仪多看了梁青山和彭青山一眼。
    也看了一眼他的儿子朱辅。
    朱仪也希望儿子朱辅能说出点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在这一次战事中成长,以将来接过成国公这一脉的门楣。
    接下来的战术改变,韩斌已经想出来了,和自己不谋而合。
    说不准很多老将都已经想到了。
    大家暂时不说而已。
    那就来看看年轻的武将们,能不能从右路大军上半场的失利和下半场的反攻中,想到这个足以应付朝鲜火器部队的战术改变!
    现在的沙场,是韩斌、朱仪、张懋、王越、朱永……这一批老将的。
    但未来迟早是年轻人的。
    他们也该成长了。
    【3.】
    请收藏本站:https://www.zdsrmyy.com。新笔趣阁手机版:https://m.zdsrmyy.com